计算机网络原理-基本概念
一、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
一、计算机网络的定义
- 起源: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融合的产物
- 定义:计算机网络是互连、自治的的计算机集合
- ISP:因特网服务提供商(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, ISP)
二、协议的定义
- 网络协议:网路通信实体之间在数据交换过程中需要遵循的约定或规则
- 三要素
- 语法: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格式与结构
- 语义: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控制信息
- 时序: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顺序以及如何匹配或适应彼此的速度
三、计算机网络的功能
- 硬件资源共享:例云存储、云计算
- 软件资源共享:例大型办公软件、大型数据库系统
- 信息资源共享:例信息检索、新闻浏览
四、计算机网络的分类
按照覆盖范围分类
- 个域网PAN
- 局域网LAN
- 城域网MAN
- 广域网WAN
按拓扑结构分类
- 星形拓扑结构,一个中央节点,网络中的主机通过点对点通信链路与中央节点连接(个域网、局域网)
- 优点:域名监控管理、故障诊断、隔离
- 缺点:中央节点一旦故障,全网瘫痪。网络规模受限于中央节点的端口数量
- 总线型拓扑结构:采用一条广播信息作为公共传输介质,所有节点均与总线连接,节点间的通讯通过共享的总线进行(早期的局域网)
- 优点:结构简单,易于扩展
- 缺点:通信范围受限,容易产生冲突
- 环形拓扑结构:利用通信链路将所有节点连接成一个闭合的环(早期的局域网、城域网)
- 优点:电缆长度短,易于避免冲突
- 缺点:某节点故障引起全网瘫痪,加新(撤出)阶段麻烦
- 网状拓扑结构:网络中的节点通过多条链路与不同的节点直接相连接(广域网、核心网络)
- 优点:网络可靠性高
- 缺点:网络结构复杂,成本高
- 树形拓扑结构:可以看做是总线型拓扑或星形拓扑结构网络的扩展(局域网)
- 优点:易于扩展,故障易隔离
- 缺点:根节点要求高
- 混合拓扑结构:由两种以上简单拓扑结构网络混合连接而成的网络(绝大数实际网络)
- 优点:易于扩展,可以构建不同规模的网络,根据需要优选网络结构
- 缺点:结构复杂,管理与维护复杂
- 星形拓扑结构,一个中央节点,网络中的主机通过点对点通信链路与中央节点连接(个域网、局域网)
交换方式
- 电路交换网络
- 报文交换网络
- 分组交换网络
网络用户属性
- 公用网
- 私有网
二、计算机网络结构
一、网络边缘
- 网络边缘:连接到网上的所有端系统
- 端系统(主机):连接到网络上的计算机
二、接入网络
- 电话拨号接入: 利用电话网络接入
-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路ADSL:利用电话网络接入。基于频分多路复用技术。非对称、独享式接入
- 混合光纤通州电缆HFC接入网络:利用有线电视网络接入。基于频分多路复用技术。非对称、共享式接入
- 局域网:电箱的局域网技术是以太网、WiFi
- 移动接入网络:利用移动通信网络,如3G/4G/5G网络
三、网络核心
由通信链路互连的分组交换设备构成的网络,作用是实现挽留过边缘中主机之间的中继与转发
三、数据交换技术
- 概念
- 交换设备:多通信端口,同时连接多个通信节点
- 数据交换:是实现大规模网络和欣赏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基础
- 技术
- 电路交换
- 最早出现的交换方式
- 电话网络是最早、做大的电路交换网络
- 3个阶段:建立电路、传输数据、拆除电路
- 报文交换
- 存储-转发的交换方式
- 优点:信道利用率高
- 缺点:网络的延迟时间变长,有时还需要丢弃报文
- 分组交换
- 包交换,存储-转发交换方式,计算机挽留过中使用最广泛的交换技术
-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,分组长度越长,延迟时间越长,范围:16~4096B
- 电路交换
四、计算机网络性能
- 速率与带宽
- 速率: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,描述挽留过传输数据的快慢
- 带宽:在计算机网络中,指的是一条链路或信道的最高数据速率
- 单位:bit/s(位每秒), bps(位每秒)
- 时延
指数据从网络中的一个阶段到达另一个节点所需要的时间
a. 节点处理时延
b. 排队时延
c. 传输时延或发送时延,d = L/R, L:分组长度,单位:bit, R:链路带宽,单位:bit/s
d. 传播时延,d=D/V, D:物理链路长度,单位:m, V:信号传播速度,单位:m/s - 时延带宽积
物理链路的传播时延与链路带宽的乘积,记为G。表示一段链路可以容纳的数据位数,也称为以位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- 丢包率
反应挽留过的拥塞程度 - 吞吐量
单位时间内源主机通过网络向目的主机实际送达的数据量
五、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
计算机网络所划分的层次以及各层协议的集合
分类
OSI参考模型(7层) :应用层、表示层、会话层、传输层、网络层、数据链路层、物理层
- 特点:
- 数据在垂直的层次中自上而下地逐层传递
- 对等层不直接进行通信,称为虚拟通信,物理层的两个端点进行物理通信,称为实通信
- 中间系统通常只实现物理层、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功能
- 节点到节点层:物理层、数据链路层。网络层
- 端到端层:传输层、会话层、表示层、应用层
- 数据单元:在层的实体之间传送的比特组, 对等层之间传输的数据单元:协议数据单元(PDU)
- 应用层:报文
- 传输层:数据段或报文段
- 网络层:分组或包
- 数据链路层:帧
- 物理层:比特流或位
- 服务访问点
- 相邻层间的服务是通过接口上面的服务访问点进行的
- 特点:
TCP/IP参考模型(4层):应用层:报文,传输层:段,网络互连层(TCP/IP 参考模型的核心):数据报,网络接口层:帧
五层参考模型(5层):应用层:报文,传输层:段,网络层:数据报,链路层:帧,物理层:比特流
六、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发展简史
ARPAnet是第一个分组交换的计算机网络,也会当今因特网的祖先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